當前,Micro-LED技術應用正朝小尺寸與大尺寸兩個方向發展,特別是在大尺寸商用顯示領域,正逐漸進入商用化應用。在2021中國(國際)Micro-LED產業技術峰會上,東莞阿爾泰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春雷以“微間距顯示下新型驅動架構標準和傳輸標準的思考”為主題,分享了阿爾泰基于Micro-LED/Mini LED技術在商用顯示領域的技術與產品研發布局。
自成立5年多以來,阿爾泰一直專注做微間距顯示技術研發,尋找突破傳統顯示才能達到最好顯示效果的技術路徑。趙春雷根據小間距LED的理解和定義,劃分了6代產品標準的傳輸方式,即顯示屏幕的物理架構,包括視頻接口、發送卡、網線、接受卡、轉接板、排線、顯示模塊。他表示,從第二代產品開始,阿爾泰簡化了物理架構,去掉了更多的網線,實現了信號傳輸的穩定性;第三代產品則把原有的發送卡、接收卡、電源和轉接板合成。目前第三代產品是阿爾泰現在主推的新型顯示架構,主要有超薄一體機顯示、大屏幕顯示。
趙春雷也指出,傳統第一、二、三代產品架構會出現很多的問題,比如產品的驅動架構不統一,信號傳輸也有各種傳輸方式,在信號傳輸上無形中就增加了成本,穩定性、通用性也會有一定的問題,特別是非標準接口造成了協議、架構沒有一個真正的標準。為此,阿爾泰做了第四、五、六代產品規劃,首先從產品標準入手,在降低整體成本的同時,顯示效果也得到進一步提升。
基于自身現有的液晶顯示尺寸數,趙春雷表示,阿爾泰定義了自身標準尺寸顯示單元,用標準的46吋、55吋LED可以替代現有的46吋、55吋液晶顯示,且采用同樣的安裝方式,只是阿爾泰采用直顯的LED,可以用Micro-LED,也可以用Mini LED,“不同的寸數都是標準的2K,但在每一個2K顯示屏里點間距不一樣,但是信號傳輸方式一樣,驅動也一樣。標準的產品就會降低成本,還能進一步提升顯示效果。”
趙春雷介紹,第四、五、六代架構主要由四部分組成:主控板、AC/DC電源、T con板、顯示模塊,“這跟電視機的驅動方式非常相似。顯示模塊中數據分配IC和AM驅動Micro-LED芯片的連接,可以實現60幀的視頻數據傳輸,時鐘頻率在10khz以下。”整體來看,新結構的優點主要有:標準化結構,可以固化,統一IC;標準化接口,穩定,通用;成本降低;工作穩定;AM驅動,每顆LED芯片自帶驅動,熱分布均勻;AM驅動,灰階提升、刷新率提升顯示效果提升;使用簡單;標準設備,適合標準化批量生產;材料標準化,降低庫存。
為了配合倒裝Micro-LED巨量轉移,阿爾泰開發了高精度載板的制造工藝,內層采用類BT+高精度HDI工藝,線路單邊精度:正負10微米;外層采用金屬真空鍍+lift off 工藝制作線路,線路單邊精度:正負0.2微米,提高50倍。趙春雷介紹,Lift off 工藝主要包括涂膠(感光膠均勻涂敷在PCB的外層)、圖形曝光、顯影、定向蒸鍍成膜、有膠部分與金屬膜剝離環節。
關于幾個節點的專用控制IC,趙春雷介紹,LED芯片--硅襯底AM驅動IC,在RGB芯片的硅襯底內,每顆芯片一個,PWM恒流驅動,其特點是無外圍分立器件,三通道,RGB串行數據輸入,4腳結構;模塊--顯示數據分配IC,分行列,行為選址,列為顯示數據,具有低成本、無發熱、無延時特點;模塊--接口IC采用in one標準,同時傳輸電源和訊號,模塊顯示同步;T con--數據分配IC分配V by one接口數據到各個列的模塊;主控--視頻處理IC,利用視頻接口控制,外部控制數據處理,視頻數據處理,伽馬校正,逐點色度校正。
* 以上內容轉載于微信公眾號,想了解更多請咨詢主辦單位。